2011-02-13

不要只成為消費者

很久以前,我曾經在網路上看過這樣的文章:「YouTube分享率只有0.16%,我們反而慶祝?」的確,在現在這個被稱之為 Web 2.0 的時代,很大一部分內容都不再由以前被稱為專業人士的人們所製作,每個人都可以製作內容,並且在網路上面與所有的人分享,但是,真正製作出內容,並且分享到網路上的人,究竟有多少?

網路技術的進步,的確是讓資訊能夠更加快速的流通,不過這些也僅止於工具層面上的進步而已。

就算未來網路影音格式完全都統一,剪接也只要按下幾個按鍵就可以瞬間完成,我們要製作一部影片還是需要花時間去構思影片的內容;就算拼字校正功能連中文句子通不通順、前後邏輯通不通,都可以用電腦幫我們自動判斷,我們要撰寫一篇文章還是需要花時間去思考文章的內容。

內容,永遠是創作中最關鍵的部分。

然而,現在在台灣的社會風氣,並沒有真正地鼓勵人們去進行創作,也並沒有真正地鼓勵人們去製造內容。

先從學生時代講起,我們習以為常的考試制度是什麼?選擇題,或者是有標準答案的填充題。在台灣的學生,除了成績之外,有任何可以讓學生創作的地方嗎?有,只有聯考時少少的幾題作文或非選擇題,還有不被主流價值認可的非學科科目。

這就是我們希望我們下一代應有的樣子?不鼓勵他們創作,只要他們吸收(消費)課本的內容,再機械式地回答標準答案就可以了?

到最後,人們就只習慣成為一個消費者,只會有少部分的人會嘗試去做創作者。

那麼,只成為消費者,又會造成什麼問題?

創作永遠都是比消費困難的一件事情,沒有創作經驗的人是不會深刻的了解創作的困難,只會從消費這一端「選擇」的角度去思考許多的事情。

好比說政治,政治只需要我們在投票的時候去「選擇」哪一個候選人來「消費」我們的選票就可以了嗎?我們就沒有其他任何的方式或權力去關心政治嗎?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們可以去關心我們繳上去的稅金是否有被妥善運用,我們可以監督我們選出的議員是否有盡他們的責任替我們選民謀福利,我們更可以主動關心在立法院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法律的增修。

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只會考慮去做一個消費選票的消費者,甚至,還不是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因為很多時候,都不是靠理性思考而去消費我們的選票。

我不打算提出太天馬行空的空話來作為這個不小心被我膨脹得太過度的議題的結尾,我只希望有幸看到我這篇短文的朋友們,可以在空閒的時候,多去思考如何去創作,更進一步的去實行創作。

創作是困難的,如果在已經有很多前輩在的地方去創作是更加地困難,因為有一個比較的標準在,被比較下去的壓力會讓很多人因而放棄創作。但是,除了少數的天才,沒有任何人在開始創作的時候就可以贏過絕大部分的人,只有體會,並且克服過創作時的困難與壓力,才能夠讓我們創作出來的內容,更上一層樓。

開始創作吧,不管是文章也好,繪畫也好,攝影也好,只有真正的投入創作,才能夠讓我的人生,比起像是機器一樣只做選擇的人生,更像是一個人。

以上。另外希望能夠有看不下去的人,能夠撥空多給我一點指教囉。